- 张阳丽;
从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出发探究我国城乡要素流动演变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我国城乡要素流动演进历程与现代化发展历程是高度一致的。我国城乡要素流动不仅受市场因素影响,而且与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服务于一个后发型国家尽快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发展阶段,城乡要素流动政策也要随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而及时调整。目前城乡要素流动仍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要从劳动力、土地、资本三大要素入手,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妨碍城乡要素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03期 v.38;No.205 5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17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史卫民;黄小莹;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一目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而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诸多现实挑战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资金投入。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投入现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资金投入强度不足、投资渠道较为单一、资金投入贷款较难等现实挑战进行分析,提出要构建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导、完善专项债券资金、提升金融贷款服务、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利用农村自有资金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的结论。同时还需要建立严格的资金监管机制,包括明确监管主体、健全监管方式、规范责任配置以及加大惩处力度等措施。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和严格的资金监管机制,以此来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强国建设。
2025年03期 v.38;No.205 6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 刘先;朱鹏悦;杨建飞;
农业作为我国基础产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构建了基于农业碳源、碳汇核算的农业生态效率产出和投入指标体系,运用2011—2022年全国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借助全局SBM模型对各省份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重点针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展开对比分析。同时,借助面板Tobit模型对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的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整体效率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农业灌溉率和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农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对农业生态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农作物受灾率的提高会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为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态效率,需要优化农业资源在东、中、西部的配置,加强对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农业灌溉技术和机械化水平,完善农业市场体系,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加强农业灾害预警和防控体系建设,降低农作物受灾率。同时,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估体系,为农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3期 v.38;No.205 7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