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专题栏目: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

  • 新质生产力与金融强国:新时代金融业发展战略重构

    陆岷峰;

    在全球经济持续变革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思考。文章在对新质生产力和金融强国等理论综述的基础上,梳理了新质生产力对金融强国战略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客观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为金融强国战略目标及落地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基于此提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金融行业发展应当: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确保用户信息安全;推广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完善金融法规与监管适应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服务普及。这些战略举措将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推进金融强国战略的实际落地。

    2025年03期 v.38;No.205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10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 ]

专题栏目:数字经济

  •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研究

    韩君;葛春瑞;

    基于2011—2023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稳健。机制检验发现,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信息产业集聚、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技术创新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研究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非国有、高技术行业、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影响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通过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最终能够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据此,应持续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专项配套措施,打造数字化转型平台,以顶层设计和精准扶持相配合的方式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5年03期 v.38;No.205 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1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供应链数字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冯套柱;关赵瑜;党晓旭;

    随着全球供应链格局的改变,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供应链数字化作为制造业供应链变革的重要支撑,为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的破局带来了机遇。从供应链视角出发,借助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以2013—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双重差分模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系统考察供应链数字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通过增强供应链韧性、优化供应链透明度两大核心机制,显著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显示,供应链数字化对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股权性质、行业性质及企业规模的异质性:供应链数字化在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和小型企业中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反映出数字化转型的“追赶效应”与“补短板”特性。因此,供应链数字化政策的实施应因企制宜:政府应重点加强对中型企业供应链数字化的财税支持,在政策实施后做好试点企业的帮扶指导工作,同时应注意扩大政策辐射范围,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应合理把握供应链数字化的变革重点。

    2025年03期 v.38;No.205 2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2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金融研究

  •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与企业绿色转型

    向海凌;耿竹秀;吴非;

    新时代新阶段下中国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塑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如何通过政策驱动企业绿色转型成为绿色发展的重点。本文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和机制。实证结果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能有效赋能企业绿色转型提质增效,特别是针对重污染、高科技企业以及披露了ESG信息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机制检验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能够释缓企业融资约束、改善企业市场预期、提振环保支出强度,这些都有助于企业绿色转型。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实体经济的激励作用离不开金融监管的约束和规范,在有效的金融监管条件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赋能企业绿色转型将具有更大的“加速度”。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绿色金融创新政策优化、金融监管框架完善和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2025年03期 v.38;No.205 3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4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三农”问题

  • 我国城乡要素流动的演变逻辑、现实梗阻与突破方向

    张阳丽;

    从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出发探究我国城乡要素流动演变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我国城乡要素流动演进历程与现代化发展历程是高度一致的。我国城乡要素流动不仅受市场因素影响,而且与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服务于一个后发型国家尽快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发展阶段,城乡要素流动政策也要随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而及时调整。目前城乡要素流动仍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要从劳动力、土地、资本三大要素入手,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妨碍城乡要素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03期 v.38;No.205 5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17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机制研究

    史卫民;黄小莹;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一目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而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诸多现实挑战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资金投入。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投入现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资金投入强度不足、投资渠道较为单一、资金投入贷款较难等现实挑战进行分析,提出要构建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导、完善专项债券资金、提升金融贷款服务、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利用农村自有资金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的结论。同时还需要建立严格的资金监管机制,包括明确监管主体、健全监管方式、规范责任配置以及加大惩处力度等措施。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和严格的资金监管机制,以此来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强国建设。

    2025年03期 v.38;No.205 6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 碳源、碳汇视角下我国农业生态效率问题研究

    刘先;朱鹏悦;杨建飞;

    农业作为我国基础产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构建了基于农业碳源、碳汇核算的农业生态效率产出和投入指标体系,运用2011—2022年全国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借助全局SBM模型对各省份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重点针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展开对比分析。同时,借助面板Tobit模型对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的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整体效率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农业灌溉率和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农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对农业生态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农作物受灾率的提高会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为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态效率,需要优化农业资源在东、中、西部的配置,加强对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农业灌溉技术和机械化水平,完善农业市场体系,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加强农业灾害预警和防控体系建设,降低农作物受灾率。同时,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估体系,为农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3期 v.38;No.205 7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公共管理

  • 政府数据协同治理研究现状和趋势

    李丽辉;杨林珂;

    政府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产生、获取并掌握有关数据,成为政府数据管理和应用的主体。提升政府数据治理效能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其中政府数据协同治理关系着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实践领域。以“政府数据协同治理”为主题,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3—2023年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政府数据协同治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得出:在文献数量和时间上,国外多于国内且时间早于国内;在研究主题上,国外研究就政府数据协同治理中的治理、管理、协同、绩效、框架开展丰富研究,国内则侧重于围绕政府数据协同治理就大数据、多元主体、政府监管、治理等展开丰富研究,对应急管理、食品安全等领域关注较高,在具体领域深入推进。未来研究中,政府数据协同治理中的政府职能、市场监管等国内研究将逐步兴起,而协同创新、合作生产、透明性等国外研究将成为热点。

    2025年03期 v.38;No.205 9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9K]
    [下载次数:1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边疆韧性治理的战略意蕴、逻辑框架与实践路径

    柴国荣;谯惠文;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期,边疆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治理模式难以满足“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时代诉求,边疆韧性治理由此应运而生。在厘清边疆韧性治理缘起的基础上,从筑牢边疆安全、维护边疆稳定和推动边疆发展着手,揭示边疆韧性治理的战略意蕴。接着通过系统梳理边疆治理模式的变迁,阐释韧性治理的历史必然性,进而从治理体系(五个维度)和治理能力(三种能力)入手构建边疆韧性治理的逻辑框架。最后基于上述逻辑框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维度提出了边疆韧性治理的实践路径,为破除边疆发展瓶颈、筑牢安全屏障、实现边疆治理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025年03期 v.38;No.205 10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下载次数:9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专题栏目:老龄化问题研究

  • 人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收入不平等对流动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

    周德水;刘一伟;

    我国将面临人口负增长的严峻形势,降低收入不平等是缓解生育养育成本、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采用Logit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深入考察了收入不平等对流动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在控制了流动人口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基础上,研究发现:微观个体之间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会显著抑制流动女性生育意愿。通过采用其他指标替换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以及改变样本区间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保持稳健。为克服潜在内生性问题,还使用IVProbit模型进行工具变量估计,得到的结果与基准回归仍然一致。机制分析表明,收入不平等提高了流动性约束、增加了不确定风险以及降低了本地融入意愿,从而对流动女性生育意愿产生了抑制作用。研究还发现,收入不平等对一、二线城市和东中部地区流动女性生育意愿的抑制效应更大;并且为流动女性提供职业福利可以显著调节收入不平等对其生育意愿的负向作用。本研究为人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振国民生育意愿提供了经验借鉴,建议制定降低流动女性收入差距的针对性公共政策,强化对流动女性的劳动保护,完善女性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尤其是完善流动女性职业福利政策,以降低流动女性生育养育的机会成本,促进生育意愿。

    2025年03期 v.38;No.205 11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2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